茶好不好,请相信自己的感觉
上周,一位茶友给壹茶君留言,问起了茶汤锁喉的问题。
问题中提到了咽喉发干、发紧等不适症状,在身体发出了如此明确的信号之后,我们的茶友质疑的仍然是自己的品茶能力,不得不说,实在是太善良了:)
这让壹茶君想起身边的一位茶友。
原本不怎么喝茶的她,被所住小区楼下新开的茶店吸引,第一次购买的也是滇红。怀着诚挚的心情,她非常认真地用新买的茶具开始冲泡这款茶。但三杯茶汤下肚,就开始感觉喉头干涩发紧、双眼发热、头疼恶心。奇怪的是,如果在饭店里喝到了这样的茶,我们会马上吐掉并向店家讨要说法,而她此刻的第一反应却是,这么好的茶(指店家说的好)是不是被自己泡坏了?或者说是自己的品茶能力不足?
后来她将这款滇红带来茶会上请大家品鉴。茶装在一个看起来并不便宜的礼盒中,倒出的干茶芽头饱满、满眼都是金黄,怎么看都是一款“好茶”。冲泡之后,大家举杯品尝。很快,除了一位常年吸烟的老烟民没啥反应外,在座的茶友——特别是感官敏锐的女性茶友,纷纷皱起了眉头。一位熟悉云南茶的老师非常肯定地说:这款茶不仅工艺和存储上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,而且以他每年在云南收茶的经验,很有可能添加了染色剂。
作为一名茶叶发烧友,我们的确需要学习并掌握各种评茶的技术方法,但对于很多新手而言,他们很容易陷入对各种“品鉴秘籍”、“高手心得”的追求之中,而忘记了这世间最精密最有效的品茶技能是我们与生俱来的——我们的味觉、嗅觉、视觉和触觉。
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茶商最喜欢的不是茶叶门外汉,而是那些似懂非懂的学茶新手。
因为前者至少相信自己的身体感觉——自动抵触发霉、异味、受潮、烟焦、令人不适的饮品;而后者的脑袋里全是“五大因子”、金毫显露、红浓明亮和那些虚无缥缈的“千年古树”、“百年老茶”、“传统工艺”。
一款好茶,它的外形应是自然而悦目的,但更重要的是冲泡之后的表现。
沸水徐徐注入茶碗,伴随着袅袅青烟而来的是阵阵迷人的香气,带着你或置身芬芳的花海、或泛舟幽静的水乡、有时是麦浪滚滚的原野,有时是钟声回荡的禅院。
品上一口,茶汤饱满而如绸缎般柔滑,香气在口腔中弥散开来,每一个味蕾细胞都在欢快地迎接甘露的洗礼。
茶汤滑过喉头,似有似无一般,如飞鸟掠过天空,只留下淡淡的馨香久久不散。
此时,无论之前的你是多么焦头烂额或心浮气躁,都会感觉心灵一下子沉静下来,头脑也获得了久违的清明。你的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告诉你:请再来一杯,因为那种无穷的韵味,谁都不愿浅尝辄止。
这样的茶未必是多么名贵的品种、稀有的山头、绝版的年份、大师的手作,只要满足了天、地、人三者的基本要求,就可以让我们体验到。
扯远了,回到锁喉的问题上来。锁喉指的是品茶后咽喉间有过于干燥、吞咽困难、紧缩发痒等不适感。这样的感觉普遍存在于六大茶类之中,红茶、乌龙茶、普洱熟茶、黑茶、白茶等都是锁喉问题的高发品种。综合壹茶君个人以往的经验,导致茶品锁喉的关键点可能出在:
① 高温焙火不当。无论是高温烘干还是重度焙火环节的问题,都有可能出现锁喉茶。
② 日晒干燥不当。主要出现在普洱和白茶类中。
③ 贮藏环境不当。茶品受潮、霉变,或后发酵茶的“湿仓”等工艺不当,都会造成茶汤锁喉。
④ 额外的添加剂。包括加糖、染色剂等,可能造成锁喉、头晕、恶心等症状。
⑤ 泡茶用的水质。说起当下国内的空气和水实在是令人沮丧,一些受污染城市的自来水,烧开后直接饮用都会有锁喉感,这是我们这一代国人必须背负的发展欠债。
⑥ 泡茶的手法。这点常被一些商家用来混淆视听,明明茶有问题,却说是别人泡的不好,其实是最不重要的一点。当然,大家注意在泡茶的时候不要太过高冲。有兴趣你可以做个试验,把壶提到距离水杯30公分以上的高度冲水,这样的水直接喝就会有锁喉感,但很快就会褪去,不知道为何,了解其中原理的朋友还望告知。
除此之外,一些身体敏感的茶友在饮用老茶头、老黄片等“产品”(壹茶君不确定这些能不能叫茶)时也会出现不适的感觉。总而言之,茶好不好和产地、品种、价格、大师无关。无论何时,都要相信自己的身体感觉,因为:
好喝才是硬道理。
我想,这句话无论对茶叶,还是酒和咖啡的鉴赏,都是适用的。
完
编辑:壹茶网;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
欢迎转载,注明码字的是壹茶君就好^^
以上词条内容均来源网络,均系原作者观点及所有,仅供参考,不代表Q友网立场,感谢您对Q友网的支持,祝您购物愉快!
